为什么时间永远是一条单行道?我们记得过去,却无法改变它,我们能预见未来,却无法跳跃过去。一切的一切,或许与宇宙诞生时的一个奇迹有关,那个低得离谱的初始熵值。
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:孤立系统的熵(混乱程度)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,不会减少。宇宙的总熵在膨胀中不断攀升。物理学家把这种熵增方向称为时间箭头,它解释了为何鸡蛋能摔碎却不能复原,为何人会衰老却无法返老还童。
但问题来了,如果熵增是时间方向的路标,那宇宙最初为何偏偏站在熵最低的起点?想象一下,把一屋子整齐排列的积木突然打乱,它们自发恢复原状的概率几乎为零。而我们的宇宙,却在138亿年前以近乎完美的秩序(低熵)诞生,好像是像有人故意把积木摆成了金字塔,再让时间推着它走向混乱。
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,时间其实是可逆的。在公式中,过去和未来没有本质区别,跟电影一样,胶片可以正放也可以倒放。理论上,如果你能瞬间逆转宇宙中所有粒子的运动方向,因果关系也会反转,老人会变婴儿,破碎的玻璃会跃回桌面拼成原状。
微观粒子遵循的规律允许时间对称,但宏观世界的不可逆性却根深蒂固。可现实显然不是这样。物理学家至今无法调和这个矛盾:为何由时间对称的粒子构成的世界,却展现出铁律般的单向性?
那现在回到那个最烧脑的问题:宇宙为啥一开始熵那么低?一种假说认为,这不过是量子涨落的幸运儿。我们的宇宙或许只是无限涨落中的一个小概率事件,而低熵起点正是那次中彩票的结果。
但是,如果涨落能解释低熵,那为何现在不出现类似的奇迹?比如,为何你的咖啡杯不会突然自动升温?有的观点甚至提出“玻尔兹曼大脑”,也许我们的宇宙本就是一个巨大涨落中偶然凝聚出的意识泡,连记忆和历史都是幻觉。
假设熵增永不停止,最终宇宙会陷入热寂,所有恒星燃尽,黑洞蒸发,物质衰变为光子,整个时空归于死寂。但也有科学家怀疑:或许熵增并非绝对,涨潮后会有退潮,宇宙某天会重启低熵循环?
目前的答案是:无人知晓。我们坐在时间河流上的小舟,既看不见源头,也望不到尽头。唯一确定的是,此刻的你我正被裹挟着向未来漂流。